“十年来,配电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开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到智能配电网再到现在配电物联网的建设,一些新的理念和新技术,也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增多。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都提出了配电技术转型,也带动了装备企业对于配电技术研发思路和理念的转变,如果不尽快转型,这些企业就会被配电物联网建设的大潮淘汰。”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配网工作组副主任刘东在“配电技术应用论坛”上表示。

近年来,信息与电气化的结合,推动了配电网建设的发展,在配电终端、配电主站、模型与协议、主动配电网等方面,配电网企业需要进行研究以及产品研发方面转型。

配电领域带来信息化变革

今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 “三型两网”,基于能源平台,借助泛在电力物联网这个新型技术优势,打造枢纽型能源转换的平台。从能源企业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信息化与电气化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配电物联网领域也将带来推动作用。

南方电网公司提出 “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实现电网状态全感知、企业管理全在线、运营数据全管控、客户服务全新体验、能源发展合作共赢。聚焦数字电网、数字运营和数字能源生态三个重点。这些都将推动配电物联网建设。

配电物联网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在配电领域的应用实践,是传统工业技术与物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型电力网络形态,是一套完整的基于软件定义的分布式智能协作配电网络体系。

“通过赋予配电网设备灵敏准确的感知能力及设备间互联、互通、互操作功能,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感知、数据融合和智能应用,满足配电网精益化管理需求,支撑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国电科院配电传感应用与新技术推广研究室主任王鹏表示。

“配电物联网技术应从配电终端、配电主站、模型与协议、主动配电网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在配电终端领域,配电终端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基础的平台,量、面广,直接制约着后台数据的分析价值。目前,在国家电网公司智能配电变压器终端招标过程中,已经将华为的物联网技术引进其中。现在的配电终端与以前有很大变化,硬件、软件和应用都已经得到了升级。”刘东表示。

未来的配电终端不局限于配电变压器终端,在新的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在应用、硬件和软件都有颠覆性变革。一是在硬件方面,以前配电终端与工业智能化相比,硬件终端的结构偏大、功耗大等,的技术———芯片化趋势已经更加强烈。未来在工业界体现的已经不仅仅是终端的集成能力、制版加工能力,而是芯片的设计能力、的计算、共性的接口技术等将固化到芯片中。

刘东介绍,配电主站方面,传统配电主站的生产厂家已经受到冲击,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到传统的电力设备制造领域,如华为、阿里、百度等。

传统电力设备企业在终端的应用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平台化方面则没有互联网企业有竞争优势。未来市区主站将融入更多物联网技术,某一个厂家完整的做主站的机会将越来越小,主站接口也将开放,转成公共的接口。传统配电网应用优化将进一步加强,电网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入,将带来配电领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

配电物联网试点实践正在进行

“配电物联网的目标是提升智能配电网枢纽、平台、共享方面的能力,加快智能配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发展。赋能配电网,使得配电网拥有更强大的数据感知和获取能力,更及时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更灵活的业务响应和实现能力。目前,配电物联网建设已经在多地试运行。”王鹏表示。

据介绍,智能配变终端硬件平台化、软件App化应用已经在山东、江苏智能配变终端试点,配变内主流厂家产品可以互换,终端App可以“零接触”方式自由部署,该终端App安装仅需要两分钟,卸载50秒。各终端按需实现定制化应用,终端及App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行数据实时在线、运行数据全链条管理展现等功能一应俱全。

另外,山东配电网各类采集终端可即插即用,针对原有采集终端种类不同、生产厂家较多,各自通信规约不统一等问题,将智能配变终端视为规约转换的枢纽,在智能配变终端中部署规约协议库,并采用配置地址码的方式,向下兼容已有各类采集终端,向上与主站实现即插即用,在通讯、规约标准化前提下,实现终端零配置上线运行,降低施工现场配置工作量,提高采集终端数据利用效率。

江苏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管理试点。通过对配电台区充电桩停启控制管理,智能配电终端可以实时采集电动车充电桩运行状态数据、电量数据、告警事件等信息,做出配变台区负荷预测,发出台区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等。

根据该地区居民典型生活习惯统计分析,配变台区负荷自18:30起进入高负荷运行,电动汽车充电时段分布在18:30~23:30,与台区晚高峰生活负荷完全重叠,如不经引导,台区将可能在21:30左右出现重超载现象。通过智能配变终端的引导,可将负荷转移至0:00~06:00时段内,充分利用配变轻载时段为电动汽车充电,提高配变运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