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联新媒 ID:gh_c550b6404510 作者:陈敏曦)

《人民网》:

世行有一个获得电力的国际标准指数,中国的名次大幅上升。那么在降电价的过程中,除了人为降低电价这样的行政手段以外,是否还可以用市场的手段开源节流?

获得电力是国际标准的指标,过去我国没有参与它的指标当中,近评估也把中国纳入到指标中去了,其中实际上有一个“拖累”的一个地方,就是我们报装的速度,获得电力并不是完全指的是经济,主要还是说报装等等的时间,包括申报、建设的时间。

现在电网公司,包括国网、南网和发电集团也在努力在缩减这个速度。把它作为政治任务,形成内部的一个考核指标。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

我想就营商环境和降电价的措施提问,我们发现经过四轮降电价以后,虽然电网企业严格执行了国家的政策,但是实际上一部分降电价的“红利”并没有传导到终端用户。那么这里面可能一方面牵扯到转供主体,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前期的配电资产投资,我们是否应该给予他们一个科学合理化的投资回收渠道?那么对于现在国家发改委给出了治理转供电的两个方式,一个是“一户一表”的改造,另外一个是转成增量配电主体。如果这两个方向在近期比较不容易落地,我们有没有解决转供电问题的相关建议?

现在转供电这个事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现在是两个途径,一个是电网公司也在努力,能够介入到转供电清理的事项中去,但根据我们的一些规定,终端的用户已经投资进去的,那么它的资产跟电网公司还不一样,所以还用市场化来解决。所以现在比如说关于综合能源、增量配电、多能互补等新业态,用这样的方法,以市场化来解决,两个方向都在往前推进。电网公司也在努力,社会资本也在努力。

《财 新》:

前六个月全国的电网工程完成投资是1644亿,同比下降19.3%,110千伏及以下的电网投资同比提高,请电网投资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现在有没有上半年的电力市场化交易的一些数据,比如说交易的电量大概占了多大比重?交易的电价大概是多少?

里边提到了一个建议是说,重点关注电力企业的经营困难问题,近可能也有很多相关事件,包括大唐电厂破产清算引起较多的关注,但是我想知道有没有一个数据,比如说上半年火电板块亏损的数字或者亏损面有多少?

关于电网投资下降的问题,一方面是,投资额体量较大的特高压建设已经告一段落。包括我们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的12条重点通道,基本上投资都已经进入尾声。第二个方面,电网110千伏以下的投资占比64.2%,比例比较大一点。那么这一个就是说明我们现在更加重视农网或者配网的改造,提高特别是工业、或者是末端的电能质量,这一块更加清晰。

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从总体上来看,电网企业从2018年次一般工商平均降低10%,那么这样整体清收减费大概少了1300亿。2019年第二个10%来了以后,电网利润又降低了846亿。第二个概念就是五大发电集团,到目前为止,新能源补贴已经拖欠了1300亿,1300亿什么概念?那么平均每一家大概就是20个亿,目前的利息成本都很高。

第三个数字就是仅仅去年一年,因为电煤价格居高不下,从我们CECI指数来看,目前的价格仍然是在接近600。大家知道我们绿色区间是535到570,那么现在还是超过绿色区间。仅仅去年一年,电煤采购成本整整增加了500个亿。

这是总体上看,那么从电网和发电看,您刚才说关注的火电这一块,大唐电厂破产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看,一个随着我们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转型换挡以后,整个社会的经济由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用电需求出现一个合理客观的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电力需求的增速减缓,那么火电这一块进入少利或者微利状况是正常。第二,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给火电企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那么其实从长远看,从我们能源结构调整看,电力转型发展是客观的,也是必须的。火电由过去的电量型电源转变为调节性电源,也是必然的一个现象。

所以这些都说明,既有阶段性的特点,也是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中必然的一个过程,一个正常现象。当然无论是面对这种现象,还是说在过程之中,电力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人民生活生产必须的。所以电力企业,包括刚才您所提到的电厂,也都是央企项目,过去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那么后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谏言、也提请国家对这类情况给予一定的关心,尤其是对员工安置、资产划转这一块。

关于电力市场的问题,电力市场数据非常复杂,行业统计的归口相对来说已经标准化了。今年的第二季度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一季度的数据大家可能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我也再阐述一下。今年一季度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33.8%。第二个数据概念就是我们电力市场的交易数据,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同比提高了5.5个点。提高的范围里面主要是煤电,这是一个明显特征。第三就是电价,电价相对来说下降幅度有所收窄,特别是煤电。

《能源》杂志:

中提到华北和华中地区会有短时的供电紧张情况。比如说河北和山东,建议里提到有一个是加快特高压配套电源的建设,还有合理布局保障型发电机组。我想问一下配套电源建设的进展是怎么样的?还有保障性机组是什么类型的机组?

关于特高压配套电源,我们国家的审批跟国外有一些不一样,我们审批特高压线路,一般要考虑到它未来送电负荷的配套,所以这一般的都有配套,就是您刚才说说的所有配套电源这一块。

那么现在,目前一些特高压通道已经基本建成。但是因为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我们煤电这一块,在国家去产能政策调整以后,我们做配套的煤电政策还是稍微滞后一点。

关于送电电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是同质的,所以送的电源肯定是包括所有类型的电源,包括煤电、包括新能源。

新华社:

上半年第二产业的用电量增长还是比较低一点,这里第二产业有哪些具体的行业,可以从电力指标来看发展的比较快的,比较好的?

从里可以看出化工和有色行业增长比较低,您有没有掌握背后的因素?

三产继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三产中提到了电能替代的问题,我想问一下,电能替代产生的效应,除了是三产的用电量增长以外,会不会也在一产的用电里有有所反映?比如说在农村和大工业用电里,会不会也有?

现在所关注的就是谁跑得快,谁跑的猛。但是从我们研究来说,从中国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尤其我们的产业结构,包括能源结构慢慢的都趋向合理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产业都是协同、合理化发展。过去的“尖兵”、“标兵”越来越少了,所以说从用电量里面,如果你还是想找这些情况的话,会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新型产业、四大高载能产业,高端设备制造等产业,它的增速不是像想象的、过去那样快,一个原因就是每个产业发展它有一个过程,它不可能一直高速的增长,本身也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

第二个方面,您所看到的有些行业用电量增速很快,比如说港口岸电,我们的里说了,增长316.87%,那么也包括充换电的增长129.02%。增长比较快的,都是新产业和新业态。但是他们规模不大。所以说从上面说的几个观点,一个就是我们整体上已经协同发展,第二个就是过去的高载能、高耗能已经趋于平稳的阶段。第三个就是一些新兴的产业已经在崛起。

电能替代,这里面涉及到的各种产业都有,工业的煤窑炉也有,一产里面农垦,它也包括电能替代,所以说电能替代是多方面的,像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这块也有。电力它是个清洁能源,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等等情况的要求,它在终端的消费占比也会越来越大的。

《经济日报》:

二季度的增速较一季度有明显的下降下滑。但是如果从产业结构来讲,应该是产业结构的优化,把一部分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增量。后面预测数据是全年增长是5.5%,从目前的5.0%到5.5%之间的增量部分是通过什么来支撑的?按照宏观经济预测的情况来看,整个中国下半年宏观经济预测可能还是保存在6.3%左右的发展速度,用什么来支撑0.5的用电量增量?

电力是经济区域,与经济是息息相关的,同时用电量增速也会受经济影响。所以上半年增速是下降的,其实跟GDP是一样的,那么GDP一季度是6.4,二季度6.2,对应的用电量是4.5和5.5,也是一致的。

从整个的用电量也观察到了,年初的预测是5.5,那么现在上半年是5.0,也担心0.5是怎么起来。当然不可否认我们用电量的增速,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会有变化,这是个。

第二个我们用电的增速,其实上半年增速减缓,和去年的高基数还是有关系的,因为去年的基数是非常高的。那么去年上半年是9.4,这是2012年以来的,所以应该有所减缓。尤其是去年5月份,整个用电量是11.4,历史上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导致今年上半年就拉下来了。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气温,因为大家知道去年的气温是非常高的,去年的气温是1961年第四高,而且夏季6月份的气温是仅次于2015年的第二高。那么今年没那么好的运气了,从用电需求来看,春季的时候,气温不是很低,取暖负荷没有上来,进入夏季的时候,气温不是很高,空调负荷没有上来,所以导致整个上半年用电量就肯定不像我们大家所想象的一样出现高增长。

那么对于下半年,刚才我们也通报了,从目前来看,一个就是我们认为全年增速保持在5.5。如果气温没有去年那么这么高,可能就差得比较大,那么用电量增速可能会稍微下滑一点,但是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认为,国家对于经济调整还会陆续有各种政策出台。第二个我们扩大内需,也是有很多新的政策。第三个是我们的信贷政策。第四个,今年下半年大事要事比较多,可能环保、安全还是会有一些压力在。

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从目前来看,还是可以维持5.5%的判断,虽然不排除会有一些波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还不是很明显,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电力转型发展是必须的,可以说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应用的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么电力行业有哪些推动可持续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些措施?

现在我们电力工业发展走的路子都是可持续的。无论是从总书记所倡导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已经明确这个方向。第二个就是我们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里面,也把清洁环保低碳这一块管理起来。第三个现在出台了各个政策里面,对新能源保障、新能源发展的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就是我们对每一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多补贴,还有全额上网,又有促进市场交易机制,都是围绕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所以我们相信新能源发展是一个比必然趋势。

第二个为了维护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清洁环保发展,我们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让我们国家主体能源,或者是根据我们资源禀赋特征,需要煤电这些主体能源为新能源进行一些让路,那么不惜让煤电转型发展,从过去电量转到电力调节性这一块发展,那么这些所有,都是围绕着整个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报》:

中的建议,尽快要推动应急备用电源的建设。据我了解,至少到去年,迎峰度夏期间很多省份还是没有应急电源的调节和储备能力的,我不知道去年发了备用电源的相关文件之后,到现在有没有一些进展?

之前看到有的省他发了一些名录,把一些60万甚至于100万的机组,也纳入到备用应急电源之中,这种安排是不是合理?因为如果本着科学调度规范的角度来说,按理来说这种大机组应该是优先去发电的。还有相关文件里也提出,备用电源的量是不能高于上一年的负荷的2%,但是2%也是一个不小的量,那么会不会导致各省去建很多应急备用电源,导致咱们国家的煤电总量的控制上出现问题?

目前所纳入的这些应急备用电源,之前的通俗的说法叫黑机组。那么黑机组之前是通过路条,或者甚至没有通过路条,地方政府都会建一些。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之中,在电力发展过程之中的历史存在。

那么针对近些年出现情况,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也是用“三个一批”进行了多次化减,对一些过去,特别是在近两年对一些已经取得路条,同时已经有了并网手续或者一些基本建成了,就先期优化和并网发电了。那么现在得到的数据,到目前6月底全国大概是873万千瓦,已经正式纳入应急备用电源。

第二个,从未来来看,一些应急备用电源已经建成了,有些投资也投进去了,那么历史上它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他已经建成了,或者已经投入了很多钱,那么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在发电了,这种情况应该是它已经存在了,必须要解决。如果像过去很简单的把它停下来,那么无论是在投资的受损,还是企业员工安置,还是对我们一些信贷回收,都是很大的压力,必须要有办法去解。

第二个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说,纳入应急备用电源是合理的,因为我们经济在发展过程之中已经是这么大的经济体,虽然现在进入了新常态,但是我们不能永远维持这个状态。那么可能经济上进行上下调控是正常的,纳入应急备用电源也是必要的,特别是有些地方,通过产业结构转移以后,很多地方产业结构和用电需求会有很大的变化,那么不能完全按照过去的划分,或者国有化来做。

第三个,应急备用电源没有游离在我们统计之外,国家能源局已经把这项统计工作委托给中电联,我们纳入到了整个统计范畴,那么应急备用的数据,我们已经在统计,还会更加完善,确保我们整个行业统计的完整性。